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与课程建设 >> 课程标准 >> 正文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2021助产专业《人体病理基础》课程标准

发表时间:2022-03-07   浏览次数: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助产专业《人体病理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类别

54

3

第3学期

考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在《人体结构》和《人体功能》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和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等知识和技能,具备能对简单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讨论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慎独精神,形成尊重患者、遵守助产操作规范等职业素养和诚实守信、尊重生命和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增强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关怀照顾意识和沟通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续《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和《助产技术》等临床助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本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初步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以及用所学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对简单的病例进行初步分析等能力培养,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能目标。

2.根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助产岗位需求,对接《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试行,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全国家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护理职业标准(《护士条例》,2020年修订),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以及五年一贯制学制特点,确定课程内容容量和难度;以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形态功能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依据学生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教学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和疾病的概念、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熟悉疾病的病因和转归,了解人体病理基础的任务和内容、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规律。

2.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和功能代谢变化特点。

3.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和功能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和防治措施。

4.掌握常见器官衰竭的病因,熟悉其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有关的实验器具,进行部分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能对典型病理变化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判断。

2.能以辩证唯物论观点,初步分析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对简单的临床病例进行初步的分析讨论。

(三)素质目标

1.通过中国医务工作者对病理学发展所做贡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对病理变化、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初步形成健康与疾病之间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疾病时机体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健康观、疾病观,树立热爱生命、人类终将认识与战胜疾病的观念。

3.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辩证求实的科学精神及主动学习的态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尊重患者、关爱他人、正直诚实、病人利益至上、保护患者隐私等职业素养和核心素养。

五、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模块、项目)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1

模块一:绪论

2



2

模块二:病理总论

12

6


3

模块三:病理生理总论

12



4

模块四:常见疾病病理

18



5

模块五:器官功能衰竭

4



合计

48

6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绪论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叙述人体病理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能解释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

2.能说出疾病的常见病因并加以解释,能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能解释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树立法制观念。

4.能说出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适用范围,培养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提示】

1.在讲述“病理学”发展史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临床病例引入疾病的常见病因,强调:疾病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要有不断探

索的求知精神。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使学习内容更加形

象、直观,加深学生理解。

4.通过器官移植的新闻引入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明确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

的遵纪守法意识。

模块二:病理总论

教学单元(一):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适应、损伤、修复、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变性、坏死和再生的概念。

2.能阐述常见变性的原因,描述其病变特点、结局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描述坏死的基本病变,解释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4.能区别再生的类型以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能描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并说出其功能,能区别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不同,能结合临床说出影响再生与修复的各种因素。

5.能说出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修复与康复保健的联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6.能识别常见损伤的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培养认真观察的工作方式。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实验(实训)地点: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教学提示】

1.课前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的典型病理变化图片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

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图片中病变类型,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由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脂肪肝的临床病例引入变性的概念和病理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3.讲授损伤的发生机制时,让学生认识到医务人员的不当操作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具备扎实的诊疗能力,在工作中关心爱护患者,树立职业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

4.讲授创伤愈合类型及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时,让学生课后制作相关健康教育手抄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单元(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

2.能以肺、肝淤血为例,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特点和后果。

3.能阐述血栓形成的原因、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规则意识和慎独精神。

4.能说出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能区别梗死的类型、病理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5.能解释水肿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能判断常见水肿的类型。

【教学提示】

1.课前将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病变图片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图片中病变类型,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学习淤血的病因时,插入单腿跳跃在三尺讲台上的生命舞者、好教师孟凡芹先进事迹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健康、热爱生命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讲授栓塞时,通过介绍“8·10 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让学生明白出现医患纠纷时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树立法制观念。

4.结合生活经验,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淤血的原因和后果、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单元():炎症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解释炎症的概念,说明炎症的防御性本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能说出炎症介质、假膜性炎、绒毛心、脓肿、蜂窝织炎、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的概念。

3.能简述炎症的原因,能结合生活经验描述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素养。

4.能区别炎症的类型,比较各类炎症的特点和临床表现,学会应用本章内容分析临床病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能对炎症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做出初步判断,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炎症

2.实验(实训)地点: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教学提示】

1.课前将四种类型炎症的病变图片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图片中病变类型,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由“消炎药”和“抗菌药”的区别引入炎症的病因和基本病理变化,培养学生辩证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3.我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两年多的斗争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组织专家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经由第一版更新到第八版,指南的不断修订,说明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炎症的各种临床表现不断显现,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培养学生学习医学专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炎性肉芽肿和肿瘤的区别是教学难点,可结合病理图片和X光片加以区别,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单元():肿瘤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肿瘤、肿瘤的异型性、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

2.能简述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组织结构、生长方式、扩散方式,能通过恶性肿瘤分级和分期判断其恶性程度。

3.能说出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对机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爱健康的精神。能解释肿瘤的命名原则,树立规范意识。

4.能说出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引导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5.能对常见肿瘤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做出初步判断,培养认真观察、善于分析的科学态度。

【实践教学安排】

1.实验(实训)名称:肿瘤

2.实验(实训)地点: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

【教学提示】

1.课前将常见肿瘤的图片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图片中肿瘤类型,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肿瘤的形态特点和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打下基础。

2.通过央视主持人李咏等名人抗癌故事,引入肿瘤的病因和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爱病人、善于和病人沟通,培养医者仁心。

3.阐述癌前病变的概念和常见类型时,让学生明白“癌前病变”并不是“癌”,在诊疗过程中学会积极与患者沟通,分析病情,避免过度医疗,注意医患沟通,提高职业行为能力。

4.让学生课后在亲朋好友中进行预防肿瘤的健康宣教,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模块病理生理总论

教学单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解释三型脱水的原因、判断标准、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能说出三型脱水的补液原则,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能说出钾代谢紊乱的原因、判断标准、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能解释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的治疗原则,理解机体内环境保持动态稳定的重要性。

3.能根据脱水和钾代谢紊乱的相关理论正确分析相关临床病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提示】

1.课前将正常水钠调节的相关问题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在废墟掩埋下的很多同胞因发生高渗性脱水而丧生的事例引入高渗性脱水的病因、特点和对机体的危害。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果断做出抗震救灾部署,十多万救援部队火速挺进灾区,全力抢救废墟中的同胞;数万名白衣战士紧急行动,展开了与死神的争夺战。灾区战场上,各界人士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展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三种类型脱水的原因、判断标准、对机体影响及补液原则,并加以区别,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加强思辨能力。

4.讲授低钾血症时,强调:补钾以口服为主,要“见尿补钾”,培养学生关爱病人、认真观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单元():酸碱平衡紊乱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酸碱平衡紊乱的分型、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通过血气检查的采血方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2.能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3.比较四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区别。

4.能根据酸碱平衡紊乱知识正确分析相关临床病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提示】

1.课前将人体对酸碱平衡的四大调节系统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通过展示临床动脉血气检查结果,导入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检测指标级及意义,培养学生认真、科学、求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均以临床病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病因和类型,同时每组选取代表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单元():发热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和分期,根据发热各期热代谢特点和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关爱病人、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

2.能阐述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3.能分析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法。

【教学提示】

1.课前将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发热和过热的区别是教学难点,通过放映微课视频“体温升高就是发热吗?”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差异和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3.通过发热门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的意义,强调发热作为一种症状和体征对于传染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发热病人的体温下降期会伴随大量的出汗,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通过对于其临产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待发热病人时要认真观察、耐心细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教学单元():缺氧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解释缺氧的概念,能说出常用的血氧指标及意义,培养学生认真、科学、求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能比较乏氧性、血液性、循环性、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及血氧变化特点。

3.能解释缺氧时机体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判断氧疗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树立学生关爱生命的理念和高度的责任心。

【教学提示】

1.课前将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细胞的外呼吸和内呼吸过程的资料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四种类型的缺氧均以临床病例导入,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区别,同时每组选取代表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并加以区别,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加强思辨能力。

教学单元():休克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理解休克的概念;能说出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2.能阐述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3.能通过休克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说出休克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

4.能解释休克病人的临床治疗原则,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及时救治病人的医者仁心。

【教学提示】

1.课前将解微循环的概念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影响因素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以失血性休克临床病例引入休克病因和分类,根据休克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引导学生推导出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

3.引入白求恩大夫救治从战争前线送来56个伤员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股骨骨折伤员,

大量失血、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浑身出冷汗,白求恩大夫马上为此患者输血抢救,接着再救治其他伤员。引导学生思考:白求恩大夫为什么先处理骨折患者?并且不先处理骨折,而急于给患者输血?从休克的发生机制理解:急性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补充血容量才是提高心排出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血流量的根本措施,培养学生的医学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专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模块常见疾病病理

教学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大气污染和吸烟是慢性肺部疾病的主要病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2.能说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和肺炎的临床表现,并能对相关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教学提示】

1.课前将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相关资料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学习肺炎时,播放视频:最美逆行者,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援鄂医务工作者的英勇表现,激励学生不仅要学习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同时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为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让学生将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进行列表比较,培养其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讲述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通过带领学生练习“呼吸操”,强调肺健康的重要性。

5.让学生课后在亲朋好友中进行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宣教,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单元(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6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发生部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能叙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类、相应概念及临床病理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

3.能叙述高血压的分型、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基本病变分期和临床病理联系,提高学生健康教育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意识。

4.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相应临床病例。

【教学提示】

1.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人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解剖图绘制,收集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完成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基础。

2.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掌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特点和急救措施,培养学生“敬佑

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

3.学习高血压病时以临床病例导入,学生分组讨论其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同时每组选取代表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

4.让学生课后在亲朋好友中进行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健康宣教,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正确识别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特点,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能根据病因推导出消化性溃疡的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心理应激状态对于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2.能叙述肝硬化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能对临床上肝硬化的病例进行分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能说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病理类型,能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教学提示】

1.课前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相关资料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功能、代谢改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两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医生对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故事引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学习他们为了真理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为了医学事业奉献的精神。

3.学习病毒性肝炎时,引入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的新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死亡率很高。20世纪 90 年代,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降低乙肝感染率,我国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研制生产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这支疫苗的诞生保护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全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下降,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与党和政府的关注与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4.让学生课后在亲朋好友中进行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健康宣教,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完成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内容要求】

1.能阐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能简述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相应临床病例,培养临床思维。

【教学提示】

1.通过课前将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相关资料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功能、代谢改变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肾小球肾炎的各种病理类型特点,引导学生推导其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其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

3.通过肾盂肾炎常见感染途径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上行性感染的常见原因和致病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给患者留置导尿时,如果没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将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医源性肾盂肾炎,激发学生苦练护理操作技术的精神和遵守操作规程的规范意识。

4.让学生课后在亲朋好友中肾盂肾炎的健康宣教,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单元():常见传染性疾病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叙述结核病的病因、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和分类。

2.能说出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

理联系。

3.能解释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确定对于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在传染病流行时自觉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国家抗疫成功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教学提示】

1.课前选取结核病、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等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病例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单元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通过典型临床病例引入授课内容,可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我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病例引出明确传染病病原体和潜伏期对于防治

传染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4.通过“伤寒玛丽”的故事引入伤寒杆菌的传播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无症状带菌者”

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危害,明确传染病发生时,感染者应该如实上报信息,培养学生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模块:器官功能衰竭

教学单元():器官功能衰竭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内容要求】

1.能说出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和诱因,能解释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代偿及机体的功

能代谢变化,引导学生推导出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培养其分析问题、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

2.能说出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能区分Ⅰ型呼衰和Ⅱ型呼衰,能解释呼吸衰竭

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3.能阐述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和诱因,通过肝性脑病的发病特点,培养学生认真

细致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能解释肾功能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原则,培养学生对病人的责任心和爱心,学会关爱病人。

【教学提示】

1.课前选取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典型临床病例上传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查阅资料初步探究,并完成课前检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本单元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临床病例引入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指出“大多数心力衰竭都有诱因,而且大部分诱因是可以避免的”,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质和善于观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3.Ⅰ型呼衰和Ⅱ型呼衰的发生机制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可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通过视频引入肝性脑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突出其性格、行为异常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分析疾病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深林”,要有大局观和整体观。

5.通过观看肾移植的视频,宣传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最佳治疗手段是肾移植。但目前我国器官来源有限,需要医务工作者学习器官捐献的医学和法律知识,并加以宣传,激发学生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七、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助产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助产专业学生特点,根据教材各章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启发引导、多媒体授课、病例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职业特点,拉近与助产工作岗位的距离。

3.教学中要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渗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助产工作,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本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职业责任感,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4.加强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完善人体病理基础实验室建设,及时增补各种病变的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完善病理图片库、尸检资料库、病例资料库和实验录像库,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人体病理基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德修养,并能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课堂。

(二)学业质量评价

1.该课程的学业质量评价,应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关注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统计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在线答题成绩、课堂测验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定量和结果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学生在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学习和实验过程中进行的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定性和过程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否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等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

3.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相结合,将评价结果随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已的学习状况并随时调整学习策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优化教学。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内容的选取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身特点和认知水平,突出重点、加强实用、删繁就简。要注重与后期助产专业课程衔接,应从助产临床实际出发,突出临床与病理联系。同时,教材应结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及继续教育、终生学习的需求,适当拓展本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3.教材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倡导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可开发把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相结合的新形态教材,更好地实现线下与线上的无缝对接。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1.在课程资源方面: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病理学园地等网络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并更新病理图片库、尸检资料库、病例资料库和实验录像库,精心制作全套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丰富习题库并将以上资源上传人体病理基础网络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下基础。

2.在学习环境方面:完善多媒体教室建设,维护学校稳定的网络环境,实现信息化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人体病理基础实验室建设,及时增补各种病变的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完善数字化切片库,规范实验标本的保存和管理,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创造安全、正规的实验环境;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医院,组织学生参加临床见习,培养将病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联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价值感。

八、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