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培养方案

护理、助产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22-07-07    作者:     来源:     点击: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护理、助产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总学时

开设学期

内容按学期分配

学时按学期分配

学分按学期分配

考核类别

288

1-7学期

10学期

1学期基础模块

36

2

考查

2学期: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一

36

2

考查

3学期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一

36

2

考查

4学期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一

36

2

考查

5学期:拓展模块二

36

2

考查

6学期:拓展模块二

36

2

考查

7学期:拓展模块二

36

2

考查

10学期:拓展模块二

36

2

考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进人的全面发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健康不仅指躯体没有疾病,还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体育与健康能够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任务

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应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

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活动和比赛,显著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比赛规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职业特点,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能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 有体育文化理解能力和运动欣赏能力。

2.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与合作,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的 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3. 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体育意识、品德风貌和健康心理的综合表现。具体体现在拼搏进取、公平竞争、诚信友善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拼搏进取是指勇于挑战,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追求卓越于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公平竞争是提倡公平参赛,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的基本态度。诚信友善是指品德端正,珍重友谊,珍惜荣誉的优良品格。团队协作是指具有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备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超越自我,严谨细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公平公正的经济竞争意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良好心态和平等融合,宽容对待,善于沟通,珍惜友谊的团队意识及良好人际关系。

 

(二)课程目标

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体育人,增强学生体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和于有健康知识相关的健康安全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意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名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

基础模块

20

34

2

拓展模块一

 

90

3

拓展模块二

 

144

合计

20

268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1. 体能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实践34学时

依据职业学校的特点,体能还涉及职业体能

1)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发展与专项运动能力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主要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测量与评价体能水平的方法、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步骤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

【内容要求】

 ① 了解发展健康体能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健康体能锻炼计划制订 的程序与方法,学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锻炼的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评价自己的健康体能水平,并及时改进健康体能锻炼计划。

② 掌握并运用改善身体成分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强度等。

 ③ 掌握并运用发展心肺耐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耐久跑、游泳、 跳绳、有氧健身操、长距离骑行和登山等。

 ④ 掌握并运用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仰卧起坐、俯卧撑、举重物和拉力器弯举等。

 ⑤ 掌握并运用发展速度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腿跑、 加速跑、牵引跑、上坡跑接下坡跑等。

 ⑥ 掌握并运用发展力量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进行蛙跳、快速推举重物等练习发展爆发力;运用重复练习法、负重抗阻力练习法、阶梯式极限用力法、静力练习法等发展最大力量。

 ⑦掌握并运用发展柔韧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坐位体前屈、压腿等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

 ⑧掌握并运用发展灵敏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Z”字形跑、折返跑、变向跑、“8”字绕环跑和移动躲闪等。

 ⑨掌握并运用发展平衡能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单腿站立、燕 式平衡和平衡站立等静态平衡练习;悬吊、双腿提踵下蹲、原地跳单脚落地、双足脚跟或双足脚尖走、单腿或双腿下蹲、弓步侧转体或弓步向后旋转等动态平衡 练习。

 ⑩掌握并运用发展协调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跳绳、踢毽、跨 步跳、单足跳、交叉步跑、后退跑、钻栏架和跳栏架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反应时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固定信号源、移动信号源单一信号或选择信号练习等各类信号刺激练习法;根据口令快速变换动 作练习,两人一组相互模仿对方动作练习,足球、篮球、排球两人一组的对抗练习等。

2)职业体能 职业体能的内容是依据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如久站型、久坐型、经久高度注意力型、局部力量型、局部耐力型、枯燥重复型、高空作业型、狭小空间型、灵敏需要型)有针对性地训练与发展特定体能而设计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 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需求将具有锻炼性、职业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加以开发和 组合,设计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体能教学方案。下面以久站型、久坐型、经久高度注意力型、特定职业型为例制定教学计划。 

【内容要求】 

 ①了解发展职业体能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理解职业体能对自己未来职 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会根据自身职业(劳动)特点制定职业体能锻炼计划。

② 掌握并运用针对久站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膝关节保健操、踝关节保健操、双腿伸展放松保健操、仰卧拉伸操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如健身跑、健身操练习,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尤其是腰部、腿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改善和消除肌肉疲劳。  

③掌握并运用针对久坐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通 过坐姿和站姿进行基本体操、舒展骨骼保健操、护理颈椎保健操练习缓解脑疲劳;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腰部、背部、肩项部和腕部肌肉力量;如健身走、健身跑 等练习,改善和消除肌肉疲劳。

④掌握并运用针对经久高度注意力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强心肺保健操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上肢、下肢肌肉力量;如通过闭目旋转接直线走、垫上侧滚翻等练习,加强抗眩晕能力;如隔网对抗球类项目练习,重点发展手腕灵活性和手臂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如练习瑜伽,缓解精神紧张。

⑤ 掌握并运用针对护理、制药等特定职业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通过障碍路径的综合训练、攀爬绳(软绳、硬绳)练习, 重点发展攀、爬、越、摔身体素质及职业技能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上肢、下肢肌肉力量。

【教学提示】

①采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体能练习。如采用新颖有趣的结对互助 练习、教学比赛、拓展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兴趣。

②将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和职业体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体能全面 发展。

③根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设体能练习的情境, 指导学生掌握体能练习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增强体能练习的效果,提高体能练习 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④ 关注学生体能发展的需求差异,体能学练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尤其应创设有利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能练习的教学情境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运动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⑤指导学生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评价自己的体能水平,鼓励学生自愿结成锻炼小组,合作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相互评价、相互监督,提高锻炼效果,培养合作精神。

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怕困难,相互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常见传染染性和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运动和安全避险,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学时分配理论18学时

【内容要求】

①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促进健康的原则与方法,培养自我健康管理的意 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②掌握与健康相关的膳食和营养知识,了解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的 膳食结构;了解食品选购和辨识食品标签等方法;了解不同强度运动对膳食营养 的不同需求,认识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掌握食品安全和预防食物中毒的 基本知识与方法。

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疾病防控的意识与能力;掌握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④掌握环境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运用。如学会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和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在有害环境中自我保护和降低危害程度的方法等。

⑤掌握并运用安全运动和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的知识和方法。如掌握心肺复苏、溺水救护等知识与方法;掌握预防和简单处理扭伤、肌肉拉伤、运动性晕厥、运动性腹痛、运动性骨膜炎等知识与方法。

 ⑥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如地震、海啸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提高在社会交往中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知晓网络交友的风险,在异性交往中避免遭受性侵犯,避免婚前性行为等。

 ⑦了解职业性疾病的知识,掌握并运用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方法,学会根据职业(劳动)的特点养成健康的职业行为习惯。

 ⑧了解心理健康的内容和特征,掌握和运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提高增进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懂得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危害,了解自己在日常学 习和生活中的情绪变化特征,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了解抑郁、焦虑、恐惧等心 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调节方法,认识和体验体育活动对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等。

 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关心和尊重他人,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能够克制自己,宽容和理解对方;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等。

【教学提示】

①根据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讲座、专题宣传、参观展览、社团 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等形式,有效利用网络等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健康知识。

②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讨论、提问、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掌握和运用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③ 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常 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职业体能与健康体能、运动体能的关系等专题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④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包括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 拓展模块一包括篮球(1)、足球(1)、田径、太极拳(1)、啦啦操(1)、花样跳绳六个运动项目。拓展模块二包括排球、乒乓球、篮球(2)、足球(2)、太极拳(2)、啦啦操(2)六个运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运动项目。

 

拓展模块一

足球1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45学时

【内容要求】

了解足球运动对促进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了解所学足球技术动 作和基础战术配合的基本知识;了解和运用足球运动的安全知识和方法。

能完成脚背正面、脚内侧和大腿正面连续多次颠球;掌握脚内侧传球、 接球与接球转身;基本掌握原地脚背内侧踢空中球,脚底接反弹球,脚内侧接空 中球,行进间脚内侧、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变向、变速运球,运球突破,传接球 射门等技术动作。

基本掌握传球与接球、运球与传球、接球-运球突破-射门等技术动作 组合。

④能完成正面跨步堵抢、合理冲撞抢球和捅球等个人防守技术;基本掌 握防守有球队员与防守无球队员时移动步伐等技术动作并做出合理的选位判断。

⑤基本掌握“斜传直插”“直传斜插”等基础二过一战术配合。积极参与二 对一、三对二、二对二加自由人等竞争性小场地比赛。

 ⑥积极参与小组间的颠球、踢准、运球接力、运球射门等多种竞争性的练习活动或比赛。

  ⑦参与足球运动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

⑧了解犯规与不正当行为等足球比赛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⑨ 观看国内外高水平的足球比赛。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熟悉球性的练习方式。如用脚内侧、脚外侧、脚底做推、拉、拨球等动作,用脚背正面、脚内侧、大腿正面颠球等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

在进行足球单项技术的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学练内容与方式,增大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发展。如进行两人或三人跑动中 传接球、运球过杆等练习。同时,要重视让学生把单项技术的学练置于游戏和比赛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进行足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可以让学生先自主体验技术动作组合,再让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④在进行基础战术配合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练习跑位、制造空当及接应的方法,要让学生在从消极防守过渡到积极防守的情境下进行练习,逐步提高与 同伴配合的熟练程度、配合意识以及在比赛中主动观察和快速决策的能力。

⑤除了让学生学练基本的单项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每节课都应安排健康 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这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 的基础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让学生 懂得在安全的环境下参与足球运动,增强安全意识。

⑥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学习足球比赛规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足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意识。

 ⑦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收听收看新闻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事件,逐步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水平。

 

篮球1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45学时

【内容要求】

了解篮球运动对增进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了解所学篮球技术动 作和基础战术配合的基本知识;了解和运用篮球运动的安全知识与方法。

基本掌握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反弹传球和接反弹球,原地单手 肩上传球,行进间直线运球、变线运球,运球急停急起,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近距离、中距离单手肩上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

 基本掌握篮球运球与传球、运球与投篮、运球与突破等技术动作组合。  

④掌握个人防守技术,做出防守移动步伐,防守有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 等技术动作。

⑤ 基本掌握篮球传切、挤过、穿过等基础战术配合。

⑥积极参与组间运球接力、一分钟投篮、一对一和二对二等多种竞争性的 练习活动与比赛。

⑦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⑧了解带球跑、出界、打手、推人等篮球比赛规则。

⑨ 观赏国内外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教学提示】

①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熟悉球性。如体前双手手指拨球、围绕躯干的绕球等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

② 在进行篮球单项技术的教学时,应避免让学生只采用单项技术的静态学练 手段,侧重引导学生反复学练,提高学生对单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应合理安排学 练内容与方式,加大学生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如进行两人或三人行进间传接球、 篮球场“8”字运球等练习。同时,要重视把单项技术的学练置于游戏和比赛情 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③  在进行篮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 和连贯,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体验技术动作组合,再让学生分组练习。如运球与传 球技术动作组合练习,先分组让学生从中场运球至罚球线附近,再把球传给右边 线(或左边线)的同伴等,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④ 在进行篮球基础战术配合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从无人防守过渡到消极防 守的情境下进行练习。如四人一组,两人练习传切配合,两人进行消极防守等, 逐步提高学生配合的熟练程度和配合意识。

⑤ 除了让学生学练基本的单项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每节课都应安排健康体 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这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配 合的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让学生懂 得在安全的环境下参与篮球运动。

⑥ 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学习篮球比赛规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收听收看新闻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事件,逐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认知水平。

 

 走与跑模块田径类运动

学时分配实践45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走与跑对增进身体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掌握健步走正确的 技术动作与方法。 

② 掌握走与跑运动前的动态、静态拉伸和辅助活动等热身动作与方法,以 及走与跑运动后的放松和静态拉伸动作与方法。

③ 初步掌握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的基本技术动作; 了解走与跑运动的安全知识与方法。

④ 初步掌握短跑的技术动作。

⑤ 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⑥ 参与完成 3000 米健步走或跑步活动。

⑦ 了解相关走与跑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

【教学提示】

① 指导学生进行走与跑之前的热身活动,完成走与跑之后的放松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前进行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的良好习惯。

② 注重让学生进行走与跑技术动作与技术动作组合的学练,应将技术动作 的学习置于游戏、练习和比赛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注意练习的 密度和强度的合理性。

③ 在进行健步走技术动作学练时,可采用绕圆行走的方法,教师站在内圆进行技术动作纠正,强调身体尽量正直,抬头挺胸,颈椎、脊椎成一条直线,肩膀和手臂放松,双臂随身体运动有节奏地自然摆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行走姿势。在进行跑步学练时,注重采用原地弓步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小步跑、30米快速跑、后蹬腿跑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改进跑步的技术动作。

④ 在进行跑步技术动作学练时,可与游戏相结合。如30米往返加速接力跑 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游戏和比赛情境中加强动作技术的用与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 除了让学生学练基本技术动作外,每节课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健 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如小组间 30 米、50 米计时跑和追逐跑、袋鼠跳接力、 800 米快走等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培养学生顽强拼博、不怕困难、坚持 20 不懈的意志品质。

⑥ 通过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走与跑步的相关知识。

啦啦操1模块

【内容要求】实践45学时

① 了解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了解啦啦操对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以及培 养审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作用;了解和运用啦啦操运动的安全知识和方法。

② 掌握啦啦操 32 个基本手位、常用手形、立正站、军姿站、弓步站、侧弓 步站、锁步站、吸腿站等上下肢基本技术动作。

③ 基本掌握啦啦操垂直跳、吸腿垂直跳、分腿小跳、吸腿平衡(前、侧)、 屈腿搬腿平衡(前、侧、后)、侧倒地踢腿的难度基本技术动作。

④ 配合音乐完成徒手啦啦操两组 4 个 8 拍的基本技术动作组合。

⑤ 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⑥ 观赏国内外啦啦操比赛,加深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

  【教学提示】

① 进行节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双手击掌或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1 拍一击、 2 拍一击、4拍一击等),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音乐节奏,体验不同音乐节奏的 力度和情绪。

② 进行 32 个基本手位教学时,先完成手位动作练习,再结合踏步,行进间进行手位动作的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律动感。通过情境设计,两人面对面 在教师的口令下,比赛完成动作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动作的记忆力、反 应速度和学习兴趣。

③ 进行啦啦操难度基本技术动作教学时,首先要关注学生身体姿态的规范 化,通过简单的芭蕾舞蹈基本功练习,提高学生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力和身体姿态 的稳定性。

④ 啦啦操基本技术动作组合学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转换角色,反复 进行练习,熟练掌握所学基本技术动作组合;注重强调发力的瞬间要快、准、稳, 要求肢体动作通过短暂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提高学生的 动作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⑤ 通过创设自主学习、分组教学和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⑥ 每节课都应结合啦啦操学练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健康体能和运动体 能的练习。如可通过 800 米跑或 1 000 米跑、纵跳、蹲跳、快速小步跑、仰卧支撑、 侧卧臂撑等练习,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⑦ 对学生的动作学习与展示进行录像并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与相互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⑧ 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阅读报刊和观看比赛等多种途径了解啦啦操运动的相关知识。

太极拳1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45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八式太极拳技术动作,包括基本手形、手法、步形、步法、桩功、 推手方法等;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武术素养;了解太极拳健身、防身的知识和 方法。

② 基本掌握八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包括手法、步法、路线及风格特点、 运动规律,并能够进行完整演练。

③ 进行太极拳技术动作练习,能做到上下相随、虚实分明、动作协调、连 绵不断,熟悉八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要领。

④ 熟练完成八式太极拳套路,并可以与同学配合进行推手练习和攻防技术 “拆招”练习等。

⑤ 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

⑥ 观赏太极拳比赛,了解太极拳的运动风格和特点。

⑦ 通过练习太极拳,了解其动静、刚柔、虚实、进退、上下、开合的辩证统一规律,认识其柔中寓刚、慢练快用、养练结合的原理,建立对太极拳技艺、 理论的基本认知。

 【教学提示】

① 按照桩功、手形、步形、手法、步法的教学顺序及上下肢运动分开的教学步骤,运用攻防含义融合的教学思路,贯彻健身效果融入教学的理念。

② 引导学生体会松、静、沉的练习要求,感受太极拳轻灵、柔和、缓慢的运动特点。

③  重视基本步法练习,强化步法的基本功训练,以步形辅助,让学生在掌握重心的基础上完成“虚实结合”动作练习。

④ 通过定势、静力练习,以形成动作定势为目标,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⑤ 加入太极拳专项体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健康体能和运动能力。

⑥ 观看太极拳视频时,指导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动静、刚柔、虚实、 进退、上下、开合等特点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观赏太极拳比赛时建立正确认知。

⑦ 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等多种途径了 解太极拳运动的相关知识。

 

花样跳绳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45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花样跳绳的基本知识,及其对增进健康和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掌握和运用花样跳绳的安全知识与方法。

② 基本掌握单人单绳的前摇跳、并脚后摇跳、单脚跳、双脚交换跳(即 30 左右脚轮换跳)、双摇跳、编花跳(基本交叉跳)和两人左右并排跳等基本技 术动作。

③ 配合音乐节奏,基本掌握脚步变化的单摇跳。

④ 基本掌握间隔交叉单摇跳(俗称活花跳)、固定交叉后单摇跳、双摇跳(俗 称双飞)、双人单绳跳(两人一绳)等基本技术动作和集体单长绳“8”字跳等基本技术动作组合。

⑤ 了解花样跳绳比赛的计时计数规则,组织参与组内计时计数比赛。

⑥  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⑦  观赏高水平的花样跳绳比赛,了解花样跳绳的运动风格与特点。

【教学提示】

① 引导学生熟悉多种花样跳绳方法,培养学生的绳感,为学生提高技术动作 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 将单绳学习和游戏、比赛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提高练习的密度和强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和发展体能。

③ 指导学生进行双人或集体跳绳练习,使学生不断体验人与绳、人与人协调配合的关系,掌握跳入、跳起、跑出的时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④ 创设活动和比赛情境,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和运用基本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

⑤ 每节课都要安排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如通过体前屈、转体、绕环、 拉伸等发展柔韧性;通过短绳与短绳、长绳与长绳结合的单跳、转体跳等练习发展下肢力量和灵敏性;通过 2~3 分钟的双摇跳、长跑等练习发展心肺功能;课程结束部分组织学生进行拉伸恢复练习。

⑥ 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等多种途径了解花样跳绳的相关知识。

 

拓展模块二

排球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了解排球运动对增进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了解所学排球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配合的基本知识;了解和运用排球运动的安全知识与方法。

基本掌握基本站立姿势、半蹲、稍蹲、低蹲基本防守姿势、滑步、前跨步、后撤步正面下手发球、侧面下手发球正面双手垫球、跨步垫球等基本技术动作。

基本掌握体侧垫球、低姿垫球侧传、跳传正面扣球拦网技术动作。  

④基本掌握接发球及进攻、接扣球及进攻、接拦回球及进攻、接传垫球及进攻等基础战术配合。

⑤积极参与组间垫球、传球、发球等多种竞争性的练习活动与比赛。

⑥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⑦了解排球比赛规则。

⑧观赏国内外高水平的排球比赛。

【教学提示】

①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熟悉球性培养学生的球感。

② 在进行球单项技术的教学时,应避免让学生只采用单项技术的静态学练手段,侧重引导学生反复学练,提高学生对单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应合理安排学练内容与方式,加大学生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同时,要重视把单项技术的学练置于游戏和比赛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③ 在进行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体验技术动作组合,再让学生分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④ 在进行球基础战术配合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从无人防守过渡到消极防守的情境下进行练习 逐步提高学生配合的熟练程度和配合意识。

⑤ 除了让学生学练基本的单项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每节课都应安排体能训练的练习,这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 合的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在安全的环境下参与球运动。

⑥ 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学习球比赛规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收听收看新闻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事件,逐步提高学生对球运动认知水平。

 

乒乓球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①了解乒乓球运动对增进健康、培养体育品德的作用;了解所学乒乓球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配合的基本知识;了解和运用乒乓球运动的安全知识与方法。

②基本掌握的持拍手法和基本的移动步伐推挡球技术动作。

③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发球和接球搓球技术动作。  

④基本掌握拉攻技术动作掌握两种以上的乒乓球拉攻战术

⑤积极参与组间发球、推挡、接发球等多种竞争性的练习活动与比赛。

⑥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⑦了解乒乓球比赛规则。

⑧观赏国内外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

【教学提示】

②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熟悉球性培养学生的球感。

③ 在进行乒乓球球单项技术的教学时,应避免让学生只采用单项技术的静态学练手段,侧重引导学生反复学练,提高学生对单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应合理安排学练内容与方式,加大学生的运动密度和强度。同时,要重视把单项技术的学练置于游戏和比赛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④ 在进行乒乓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要提示学生注意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可以先让学生自主体验技术动作组合,再让学生分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⑤ 在进行乒乓球基础战术配合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从无人防守过渡到消极防守的情境下进行练习 逐步提高学生配合的熟练程度和配合意识。

⑥ 除了让学生学练基本的单项技术和基础战术配合,每节课都应安排体能训练的练习,这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技术动作和基础战术 合的水平,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在安全的环境下参与球运动。

⑦ 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特别是在比赛过程中学习乒乓球比赛规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遵守比赛规则的意识培养团结协作和拼搏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网络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收听收看新闻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事件,逐步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认知水平。

 

篮球2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和当前发展特点,初步认识篮球运动的文化价 值;了解所学篮球技术动作、技术动作组合和基础战术配合等知识;掌握和运用 篮球运动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② 基本掌握篮球体侧传球,左右手行进间直线运球、变向运球,体前变向 换手运球,行进间单手高手、低手投篮,跳投篮等基本技术动作。

③ 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急停跳起投篮、接传球后运球行进间单手高手、低 手投篮等技术动作组合。

④ 基本掌握篮球突分、侧掩护、绕过、交换等基础战术配合。

⑤ 积极参与二对二、三对三等多种竞争性的练习活动或比赛。

⑥ 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健康体能与运动体能练习。

⑦ 了解两次运球、3 秒违例等篮球比赛基本规则;了解篮球常用比赛阵形 及战术配合。

⑧ 观赏国内外高水平的篮球比赛,并能够对重要比赛或重要事件进行简要 评价。

【教学提示】

① 在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单 项技术动作,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尝试左右手的交替练习,在无防守、消极防守的情 境下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体侧传球练习、各种运球练习。要注重创设比赛情境, 让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反复运用技术动作,通过实战演练提高技术动作的水平。

② 进行篮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握 好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保持技术动作的连贯性,让学生体验在从无防守过渡到 消极防守的情境下反复运用和强化技术动作组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③ 注重教学生学习和掌握突分、侧掩护、绕过、交换等有一定难度的基础战 术配合,在学生基本掌握配合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创设消极防守的情境,鼓励学 17 生将这些配合方法在篮球练习和比赛情境中予以运用和强化,既增强学生的运用 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④ 重视学生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如边线往返跑、助跑摸高、全场运 球跑等,增强学生的体能,为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和实战能力奠定良好的 基础。

⑤ 注重指导学生进行二对二、三对三的教学比赛,促使学生将基本技战术运 用于实战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心 理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⑥ 指导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保健知识,学会预防与处理篮球运动中常见的 运动损伤。

 

足球(2)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和当前发展特点,认识足球运动的文化价值; 了解足球技术动作、技术动作组合和基础战术配合等知识;掌握和运用足球运动 的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

② 基本掌握脚背正面踢定位球和正面头顶球;掌握原地脚背内侧踢空中球, 脚内侧、大腿正面接空中球和脚内侧接反弹球;掌握行进间脚内侧传球、接球 和接球转身;能合理运用行进间脚内侧、脚背内侧和脚背外侧变向、变速运球, 运球假动作,传接球射门等技术动作。

③ 基本掌握碰墙式二过一基础战术配合、运球突破-传球-斜插或直插接球传球(射门)、接球-运球-过人-传球(射门)、抢球-运球-传球(射门)等技术 12 动作组合。

④ 基本掌握背后紧逼盯人、捅球破坏、封堵、头顶球争顶防守技术,以 及防守有球队员与防守无球队员时身体姿态与移动步伐等技术动作。

⑤ 积极参与二对一、三对二、三对三等多种竞争性的练习活动或小场地 比赛。

⑥ 积极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⑦ 了解越位、角球、球门球等足球比赛基本规则,了解足球比赛常用阵形 及战术打法特点。 ⑧ 观看国内外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并能够对重要比赛或重要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提示】

① 在进行足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基本掌 握这些单项技术动作。如强调传球的准确性练习,合理运用不同部位接球的练习, 在无防守、消极防守情境下进行两人或三人一组的传接球练习、各种运球突破练 习等。此外,要注意让学生在足球比赛情境中反复运用这些技术动作,通过实战 演练提高技术动作水平。

② 在进行足球技术动作组合的教学时,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掌 握好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保持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如教授接球-运球-过人-传 球(射门)技术动作组合时,可以设计在固定区域内进行三对二、三对三加一名 中间人的传抢球练习,并让学生在从消极防守过渡到积极对抗的情境下进行练习。 同时要求学生在足球练习和比赛情境中反复运用和强化这些技术动作组合,提高 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③ 在进行局部进攻战术配合的教学时,注重教学生学习和掌握运球突破传球-斜插或直插接球、“连续二过一”“碰墙式二过一”等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基 础配合。在学生基本掌握配合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对抗练习,引导学生学练 跑位、接应配合,协防配合、保护等。鼓励学生将这些配合方法在足球练习和比 赛情境中予以运用和强化,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意识。

④ 重视学生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为提高学生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和 实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⑤ 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四对四、五对五的教学比赛,促使学生将基本技战术 运用于实战情境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 心理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

⑥ 指导学生学习足球运动的保健知识,学会预防与处理足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啦啦操(2)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了解啦啦操运动的文化价值;了解啦啦操技术动作组合与成套动作编排的基本要素;掌握啦啦操运动的安全知 识和防护技能。

②  做出平转 360°、垂直跳转 180°、团身跳、后屈腿跳技术动作;初步掌 握啦啦操纵劈腿、连续 4 次吸踢腿的难度基本技术动作。

③ 配合音乐掌握花球啦啦操 4 个 8 拍的成套技术动作;基本掌握 4 个 8 拍 融入流行舞蹈元素的啦啦操基本技术动作组合。如爵士舞啦啦操、街舞啦啦操等。

④ 编排并完成一套 12 个 8 拍的成套动作。

⑤ 积极参加小团体教学展示或比赛;了解啦啦操比赛规则。

⑥ 积极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

⑦ 观赏国内外高水平的啦啦操比赛,并能进行基本评价。

【教学提示】

① 进行啦啦操难度基本技术动作教学时,可以先通过图片展示帮助学生建 立直观表象,再进行分解动作示范教学。学练过程中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 生在互相帮助的方式下结合音乐进行练习,感受啦啦操动作与音乐节奏完美融合 的魅力。

② 进行花球技术动作组合教学时,可创设分组交替、循环反复的学练情境,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熟练动作和增强学生的动作协调性。

③ 进行融入流行舞蹈元素的啦啦操教学时,可以运用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 舞蹈进行教学和编排,选择音乐时一定要与所选舞蹈的风格相一致。同时,指导 学生串联动作进行学练,体验技术动作组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并解 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④ 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展示或比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 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同时,创设 平等参与学练的情境,鼓励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在感受团 队荣誉的过程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⑤ 加强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如 20 分钟耐久跑、1 分钟高抬腿跑、 蹲起跳、变换体式的腹背肌练习、俯卧撑、分腿小跳、团身跳、后屈腿跳等练习,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⑥ 指导学生学习啦啦操运动的保健知识,学会处理啦啦操运动中常见的运 动损伤。

 

太极拳(2)模块

【学时分配】实践36学时

【内容要求】 

① 了解十六式太极拳;了解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概况及趋势,认识太极拳运 动修身养性的价值;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的路线、方向、劲力要点;掌握太 极拳健身、防身的知识和方法;体会太极拳修身与养生的价值。

② 基本掌握十六式太极拳套路动作,并可与同学配合进行“喂招”“拆招” 练习。

③ 在掌握八式太极拳套路动作的基础上,基本掌握十六式太极拳套路动作 及攻防含义。

④ 积极参与太极推手辅助练习、双人练习,加深对太极拳攻防、格斗、劲 力要领的理解。

⑤ 积极参与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练习,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协调 配合的能力。

⑥ 观赏太极拳比赛,加深对太极拳运动规律的理解。

⑦ 通过练习太极拳,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及道与气的关系,理解太极拳与 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养生学、美学的融合与共通,建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认同感。

【教学提示】

① 教学中融入太极拳文化,引导学生懂得太极拳除健身功能之外还有修身、 28 防身的价值。

② 进行技术“拆招”教学时,把攻与防结合起来,并从“喂招”着手,重 视学生的身体体验。

③ 加强完整的动作演练指导,通过整套动作练习,提高学生对套路动作 的整体性认知,体会“形断意连”“式断气连”的太极拳运动特点。进行太极 拳推手教学时,先从单人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双人单手练习,再到双人双 手练习。

④ 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对抗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太极拳技术动作和方法 应对情境的变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⑤ 合理安排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的练习,提高学生体能水平,为学生的技 术运用能力和实战能力奠定良好的体能基础,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 志品质。

⑥ 通过让学生体验太极拳场地、服装,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室外草坪练习 太极拳,让学生体悟“天人合一”的状态,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

⑦ 指导学生学习太极拳运动的保健知识,学会处理太极拳运动中常见的运 动损伤,培养学生安全运动的意识,并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体现体育运动的实践性,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核心 素养的侧重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积极进 行教学反思等,以达到教学目的和学业水平要求。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时时体现教育性。 教师要在磨炼意志、陶冶情操、集体教育和文明行为等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的方面加强教育与培养,要将体育教学的过程变为目标、内容和方法有机融合的综合 教育过程。

要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

2.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1)教师要加强运动技能形成的学理研究,设计好运动技能模块的学习过程, 要充分体现运动技能的进步性,具有难度递进的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练中“竞争” 和“表现”因素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学中的竞赛性,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和比 赛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内在动力和竞争能力。同时,每节体育与 健康课要安排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能所必需的运动强度和练习次数。教师要认真研 究与总结职业体能的内涵,开发和创新职业体能锻炼的内容,探讨职业体能锻炼 的组织形式等,以增强锻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教师要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在技能教学中渗透学 习知识或原理的方法,探索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确保 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3)保证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合理的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体 能和技能水平、 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一堂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体育与健康课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保证学生 的运动负荷。同时,每一节体育课都要安排 10 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特别是针 对学生肢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要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

    3. 把握课程结构,注重教学的整体设计

   1)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明显,在学习态度、 运动展示能力以及对危险认知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通过项目模块选 修、课堂分组教学、课堂分层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 36 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都能体验体育带来的与成 就感。

2)体能教学模块要掌握并运用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素质 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体能教学。要保证体能练习的 强度和密度,增强体能练习的效果,特别是要加强遇险时的“应急体能”学练, 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体能模块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健康体能增 进体质健康水平,运用运动体能促进运动专长发展,运用职业体能为未来职业生 涯服务的能力。

3)健康教育教学模块要根据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利用互联网等 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引导学生了解“健康中国 2030”健 康生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讨论、提问、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了解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营养的不同需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疾病防控的 意识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健康素养。

4)运动技能系列中项目的选择可根据专业、职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来确定。每个项目的 3 个教学模块内容要衔接递进、逐渐拓展,帮助学生对所选 模块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

5)组织教学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循序渐进安排锻炼,规范课堂行为,确保场地器材安全,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确保教学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4. 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实践的针对性

1)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掌握符合个人身体素质的职业体 能锻炼方法,并纳入自己的体能锻炼计划中。要把职业学校学生体质现状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相结合,采用多种锻炼方法,使学生能自己评价体能锻炼的效果并改进体能锻炼计划。

2)要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关于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防治、职业安全等专题的讨论与研究,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体能的内涵,鼓励学生主动地开展职业体能训练,培养与提高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5.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基于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创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在尊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需求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便加深对运动项目的体验和理解,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 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2)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班级个人比赛、团队比赛和特长展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自己,感受运动过程,体验运动带来的成就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创设平等参与学习与练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鼓励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跟上集体的学练进度,在感受团队荣誉的过程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3)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网上学习、阅读报刊、观看比赛等多种途径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处理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了解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恢复方法。

4)强化学生的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为学生参与运动项目比赛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5)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要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 技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6)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构建三 位一体的体育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学业质量评价

1.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评价应立足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内涵与主要表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并衡量课程目标 的达成情况。

2. 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要 求选择评价内容,注意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运用,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 参与。

首先,评价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在不同模块的学习后学生的收获与变化。每个模块评价内容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有所侧重,应紧扣运动能力、健康 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等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运用,注意在多种情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对获得的学习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最后,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获取更为全面的评价信息。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家庭和 社区反馈等方式。其中,学生自评可采用自省、自评、自我反馈、自我暗示等 方法,团队互评可采用互评、互议等方法。 评价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进步幅度、课外参与活动程 度和潜能发展,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的提高程度。对于一些无法 量化的评价内容,如学生是否能够调控个人情绪、运动过程中个人融入团队和个 人接纳成员的意识等,则可以通过行为观察记录、团队记分的形式,把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由隐性表现转化为显性表现,从而提高这些评价内容的可观 测性和可操作性。如对运动能力的评价可以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 结合运用,其中过程性评价可以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团队课堂表现分数,主要关注团队技战术的运用、合作行为、进取精神、意志 品质、角色胜任、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及比赛成绩等方面。模块学习结束后,每个团队的课堂表现总分即为该团队中每位成员在整个模块学习过程中的平时成绩。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参与性,学生要明确评价目标,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交流评价结果。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进行不同的学习评价。对于有评价指标的内容可以直接运用,也可对现有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相 应的评价指标,既要考虑学生所表现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要应用绝对性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制定相对性评价指标,将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如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进行评价,健康教育模块可针对学生的健康认知、个人或团队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健康认知的评价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形式,个人或团队健康行为的评价主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形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指标,都应该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要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重视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反馈与解释两种形式,也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形成的观察记录表、考核表、成绩单等结果形式,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地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 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如为了体现评价中的激励机制,凡《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2014 年修订)》测试成绩优秀者和各类体育竞赛优胜者,可视情况予以加分。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 编写原则

1)教科书的编写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突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价值,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 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运动认知的规律,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3)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相对 稳定、有较强的求知欲、认知能力和探究精神较强等特点,在教科书中多创建可 探究、可思考、可讨论,并有利于集体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形成体育实践能.

4)教科书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注意选取对职业学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有长远意义的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5)教科书的编写要重视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6)教科书的编写应特别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丰富多样的音频、视频等数字化资源,使教学更生动,学习更有效。

 2. 内容选择

1)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学生的体能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职业体能锻炼计划的制定、体能水平的评价、有效控制体重和改 善体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

2)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要充分体现体育运动技能的实践性。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运动与心理调控、运 动安全与安全避险、运动保健与运动处方等。

3)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的健康 观、健康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营养与食品安全、常见疾病预防、环境与健康、安全与避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4)教科书的内容选择要注重弘扬体育文化。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运动的演变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运动健身文化和观赛 礼仪等。

 3. 呈现方式

1)教科书的内容编写要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设计与编排方式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可读性与操作性强,审美性与人文性强。

2)教科书的内容编写应重视学习活动、学习情境的设计,突出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的方法;注重为学生提供质疑与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教科书的内容编写应倡导形式多样化,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内容及文字叙述准确、易懂,图像、图表和数据紧密结合,易于学生阅读和自学。

4)教科书的内容编写应注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开发电子教科书, 搭建信息资源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依据教育性、科学性、健康性、发展性的原则,要符合教学规律,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倡导合作共享、因地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体育项目资源要不断更新和充实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以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民族性等特点。课程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要大力引进新颖的体育运动项目,促进新兴的体育运动进校园。如、定向运动、 棒垒球、网球、橄榄球、跑酷、健美、攀岩、现代舞球等运动,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 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民族性。我国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应重视利用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资源,要重视武术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的传授。还可以酌情开发舞龙、舞狮、赛龙舟、珍珠球、抢花炮、射艺和中国式摔跤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课程的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现有内容的改造优化,通过改变规则、变化人数、变化器材规格等方法,开发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运动内容。同时,学校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 阅览室和各种数字化资源获取更多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不断提升体育人文素养。

2. 场地设施资源完备、安全和高质量的体育场地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迅速实现体育场馆的现代化充分提高现有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进行合理安排,发挥场馆资源 的最大作用。 学校应注意在安全锻炼的原则下,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运动设施。如爬网、 爬杆、爬绳、曲形双杠、摸高器、独木桥、梅花桩和荡桥等健身设施,以及多向篮球架、足球笼和定向越野点标等专业设施,以利于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还要配足教学所需的体育器材,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器材的功能和用途,并开发这些器材的潜在功能,做到物尽其用。

学习环境方面,有效利用学校及社会图书馆有关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制作、收集教具、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结合学生顶岗实 习期间的岗位任务,共同设计与职业体能、职业运动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能为有针对性的实施体育教学提供合作资源,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

 

、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护理、助产等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审批表

课程所属部门

体育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课程标准编写团队

执笔人:

参与人:

课程标准论证情况

论证时间:          地点:

参会人员:

论证结果:

 

 

 

 

 

 

 

 

课程所属专业意见

 

 

 

 

 

 

负责人签名:                      日期:

课程所属系部意见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

教务处

意见

 

 

 

 

负责人签名:                      日期:

分管教学校长意见

 

 

 

 

签名:                            日期:

填写说明:

1.学时、开设学期等要严格遵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内容与要求要详细列出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点及其学习要求。以下行为动词可供参考:

分类

行为动词举例

认知性

识别,了解、 熟悉、掌握、解释、知道、认识、比较、鉴别、列举、理解、推导、复述、体会,说出、理解、归纳、判断、分析。

具体运用时,根据需要,可加上等程度词。

技能性

操作、运用、使用、制作、制订、掌握、计算、测试、安装、完成、绘制等。

具体运用应加上等程度词。

体验性

具有、养成、具备、形成、树立、能感知、能感受等。

3.要注意核心素养和思政元素的融入。

4.大标题为黑体三号加粗,一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其余标题与正文均采用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参照模板。通篇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后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