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条件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IF条件函数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习领域四中的知识点,本节课计划授课学时两学时。在前面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在EXCEl中利用算式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学习了SUM、AVERAGE等简单函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对条件函数的学习和应用,需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法以及IF函数进行数据处理。教学中利用对学生成绩的判断,确定成绩等级为例展开教学,要求学生掌握IF函数的语法结构和应用,熟练使用简单IF函数,拓展IF嵌套函数的应用,体会EXCEL表格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护理班学生,在前期的教学中已经学习了在Excel中简单的算式法和函数法,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强,缺乏较好的逻辑思维,不能很好地理解函数尤其是判断函数的意义。但是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有良好的模仿学习能力,乐于学生间的互助学习。
三.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中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会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简单的问题能够处理的很好,但是涉及到逻辑性稍强一些的问题就会出现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难点不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 知识预热—适当安排前置作业。手机在前置作业的预热中是很好工具,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份导学内容,课下自主探究“IF条件函数”,探究内容(1)IF函数的功能,可以理解“如果条件成立,返回真值,否则返回假值”的原理;(2)IF函数的语法结构,知道IF函数三个参数的含义。课前导学让学生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准备,帮助学生打破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2.有的放矢—课堂教学讲究策略。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立足于重点知识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感受到IF函数的实用性,并体验课堂学习快乐。
任务驱动法细化任务,将大任务分解为三个小任务布置给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做任务,对于难点统一进行模拟演示并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评价,力求课堂教学照顾更多的学生。学生能力水平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包括讲解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
四.教学目标与内容
 
  
   
    课题  | 
    IF条件函数的应用  | 
    科目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类型  | 
    公共基 础课  | 
    课时  | 
    2学时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掌握IF函数的原理,综合运用IF函数及IF嵌套函数进行分析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了解IF函数的原理,能够运用IF函数进行简单的判断分析。  | 
   
   
    能力目标  | 
    1.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 
   
   
    情感目标  | 
    通过学生亲历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和提高以下情感: 1.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举一反三,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  | 
   
   
    教学重点  | 
    1.IF函数的语法结构;2.IF函数的简单应用 重点突破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重点讲解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思考感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消化等方法,总结IF函数的语法结构及应用。  | 
   
   
    教学难点  | 
    1.理解IF函数参数中的“逻辑表达式参数”;2.IF函数的嵌套使用 难点突破的方法:教学设计由简渐难,进行IF嵌套方法“替换不成立项”方法的分解演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消化,通过强化练习达到学生对难点的理解突破。  | 
   
   
    教学资源  | 
    1、学习环境:局域网络、红蜘蛛多媒体广播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机考题库; 2、学习资源:网络资源、微课内容学习视频、题库; 3、学习方式:局域网络环境下以“任务”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模拟演示、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 
   
   
    教学反思  | 
    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选取同学们较为熟悉的成绩表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复习回顾,IF函数的简单应用,由易入难的IF函数嵌套应用为教学过程,进行递进式任务分解。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拓展练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实践思索中掌握并内化本节课重难点内容。通过“学生评价”让学生了解课堂学习的重点,同时总结自己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五.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过程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前自主学习  | 
   一、知识预热 1.给出IF函数导学内容,让学生课前利用教材、手机等工具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习内容 (1)IF函数的功能,可以理解“如果条件成立,返回真值,否则返回假值”的工作原理; (2)IF函数的语法结构,知道IF函数三个参数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if_false的含义。  | 
   课前自主探究学习  | 
   知识预热 课前导学  | 
  
  
   新课导入 (5分钟)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期末考试结束了,看到自己各科成绩的同时,大家一定很相了解自己的成绩水平吧?你的成绩等级是优秀吗? 观看《IF函数及IF函数的嵌套使用》微课导入部分视频。  提问:我们使用什么函数进行成绩等级的判断呢?这个函数的功能是什么?
  | 
   思考 回答问题  | 
   创设情意 微课导入  | 
  
  
   新课教学 语法讲解 (10分钟)  | 
   三.新课教学 1.继续观看微课,展示IF函数功能、学习重难点及IF函数结构 定义:IF函数是假设条件性的判断函数,即先判断条件,条件成立了返回真值,条件不成立返回假值。 举例助理解:如果一个地区的区号为“0516”,这个地区一定是“徐州”,否则就是徐州以外的地方 【重点】语法结构:IF(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if_false) 2.继续观看微课,对IF函数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   【难点】Logical_test:叫“逻辑表达式”,是用比较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突破重难点】强调“逻辑表达式”,举例:区号所在单位格地址=“0516”  提问:以下选项中哪些是表达式 A.>80   B. C3=”0516” C.男生  D. A5<=90   E.A5=”男”  Value_if_true:是当“逻辑表达式”为真时返回的结果。 Value_if_false:是当“逻辑表达式”为假时返回的结果。 小组讨论助学:小组间成员互相出题提问并讨论,帮助大家理解IF函数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对逻辑表达式格式的掌握;  | 
   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作答 2.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小组间讨论、互相提问,突破重点  | 
   微课教学 示例提问  | 
  
  
   设计过程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新课教学 演示教学 (15分钟)  | 
   3、演示教学 题目要求:如果学生的身高在160厘米及以上在备注行给出“继续锻炼”信息,如果该学生身高在160厘米以下给出“加强锻炼”信息。   【重点】通过IF函数参数对话框进行数据操作
 操作步骤: 第一步:将光标放到要输出数据的单元格 第二步:公式功能区—插入函数(或单击编辑栏上的插入函数按钮)—插入函数对话框(或者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If()”)  第三步 :选择IF函数—确定—函数参数对话框(点击编辑栏上的按钮,打开IF函数参数对话框)
 第四步:在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三个参数的填写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函数的功能,及每个参数作用的分析,学习新函数的应用方法。       
 4.【突破重点】 (1)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操作题库综合练习固定抽题第52题内容。IF函数的简单应用是IF函数最基础的内容,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掌握。 (2)题目完成后,提交作业评分,查看错题解析及操作步骤,分析错题原因。 (3)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归纳总结。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小组间以快带慢,做的快的同学帮助做的慢的同学讲解方法    | 
   1.在老师演示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模仿练习; 2.小组同 学间进行互助学习,掌握快的同学帮助掌握慢的同学学习IF函数简单应用; 3.学生通过题库作业分析,自主分析错误原因,学习解题方法。  | 
   演示教学 指导教学 分层授课  | 
  
  
   设计过程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新课教学 任务驱动 (45分钟)  | 
   5.明确目标,下达任务 (1)任务1(5分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高职班期末成绩统计表”中每位同学总成绩及每门课程平均分的计算;  接受较快的同学,根据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函数sum,average)分析总成绩和平均分的计算,独立完成操作。
 接受较慢的同学,积极思考,并依据要求尽量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在指导学习时对于不会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 以快带慢,强调小组互助、团队精神的培养。 (2)任务2(10分钟):根据总成绩对每位同学的等级进行判断并填写到对应的单元格中  判断条件:总成绩大于240时,等级为及格,否则为不及格   根据新课讲授的IF函数内容先进行自主完成任务;  接受较快的同学,熟练掌握简单IF函数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  接近较慢的同学,在小组成员和老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简单IF函数的应用。 (3)任务3(拓展,25分钟):IF嵌套函数 在 “高职班期末成绩统计表”中依据“总成绩”进行等级评定 条件要求:  总成绩>=320,优秀;总成绩>=280,良好; 总成绩>=240,及格;总成绩<240,不及格。  | 
   1.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工具书、微课视频自主学习IF函数的应用; 2.小组间进行互助协作完成任务; 3.难点问题强化练习; 4.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任务。  | 
   任务驱动 分层授课 指导教学  | 
  
  
   新课教学 任务驱动 (45分钟)  | 
   6.【难点】IF嵌套函数 (1)观看微课视频,学习IF函数的嵌套 定义:IF函数的嵌套就是在IF函数中又包含IF函数,进行多个条件的判断 方法:替换“不成立项”进行嵌套 (2)演示教学 以任务(3)为示例进行“替换不成立项方法”演示分析 
    (2.1)画流程
 
   
    | 
   跟随老师的教学积极思考  | 
   微课教学 演示教学  | 
  
  
   设计过程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新课教学 任务驱动 (45分钟)  | 
   (2.2)套结构 If(h2>=320,“优秀”, ?) if(h2>=320,”优秀”,if(h2>=280,”良好”,?)) if(h2>=320,”优秀”,if(h2>=280,”良好”,if(h2>=240,”及格”,”不及格”))) 依次用一个简单的IF函数替代IF结构中的Value_if_false参数项,将最后的确定的IF函数填写到要输出数据的单元格中。  (2.3)利用函数参数对话框进行IF嵌套函数的填写
    
  | 
   跟随老师的教学积极思考  | 
   微课教学 演示教学  | 
  
  
   【突破难点】演示教学,演示过程中讲解利用参数对话框完成IF嵌的操作过程。 提问:在题目要求“总成绩达270分以上的为“优秀”,210-270分的为“良好”,180-210分的为“及格”,18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中,分别写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第三个条件的表达式 
  
     
 
 小组讨论助学: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出三个条件表达式  小组间互助学习,完成操作内容 对接受能力高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完成IF嵌套 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完成单个条件的IF简单应用,在此基础上尝试双层嵌套,教师进行单独指导。 
 
 7.完成任务(3) (1)学生通过前一个例题的操作学习,小组协作完成任务(3)的题目; (2)做任务时,每位同学必须进行独立操作,能力水平高的同学在完成任务后,指导小组其他成员通过做题学习IF嵌套; (3)教师全程巡视,对做任务时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普遍难点再次进行演示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 
   1.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通过工具书、微课视频自主学习IF函数的应用; 2.小组间进行互助协作完成任务; 3.难点问题强化练习; 4.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任务。  | 
   任务驱动 分层授课 指导教学  | 
  
  
   设计过程 授课时间  |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课堂总结  | 
  
  
   教学评价 课堂总结 (15分钟)  | 
    四.教学评价、课堂总结
 1.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IF函数的语法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三个参数的设置; (2)IF函数的嵌套,学会分析题目,找出嵌套条件; (3)IF函数参数对话框的熟练掌握。 (4)作业:自主学习And函数,思考如何将IF函数与AND函数联合使用。   2.观察与评价 根据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照“观察点”列举的内容进行自评或互评;从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两方面,对“为什么没有做完”、“为什么做得不快”、“为什么做得不规范”等进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 
    
     
      
       
        观察点  | 
        学起来So esay  | 
        我会做 但是要借助参数说明,做的有点慢啊  | 
        难啊  | 
        存在问题  | 
        怎么解决呢?  | 
        
       
        IF函数的功能  | 
        
  | 
        
  | 
        
  | 
        
  | 
        
  | 
        
       
        参数.Logical_test,逻辑表达式你会写?  | 
        
  | 
        
  | 
        
  | 
        
  | 
        
  | 
        
       
        参数.Value_if_true,的含义  | 
        
  | 
        
  | 
        
  | 
        
  | 
        
  | 
        
       
        参数.Value_if_false的含义  | 
        
  | 
        
  | 
        
  | 
        
  | 
        
  | 
        
       
        有一个判断条件的IF函数你会应用吗?  | 
        
  | 
        
  | 
        
  | 
        
  | 
        
  | 
        
       
        有多个判断条件需要嵌套的IF函数,你觉得怎么样?  | 
        
  | 
        
  | 
        
  | 
        
  | 
        
  | 
        
      
      
     
 
  |